2025年10月19日-24日,437ccm必赢国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团,赴浙江省义乌市开展数字贸易产业浸泡实践活动。实践团参加了由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与阿里巴巴1688联合发起的“72小时数字贸易产业浸泡式创新创业实战计划”,同时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创业选品调研活动。该实践团由国贸系蒋兴红副教授指导,来自2022、2023和2024国贸专业的数字贸易创业学生代表冯凯琦、唐培森和齐愿组成,实践团在数字贸易供应链、产业带运营、跨境电商运营等领域收获多维成长。
产教融合新实践:国贸学子直击数字贸易产业前沿
此次实战围绕阿里巴巴1688义乌国际选品中心展开,采用“产业参观+企业研学+实战共创”的立体模式。实践小组先后走访1688义乌国际选品中心、义乌小商品城,深入浙江大厚电子、聚贤圈杯业等源头工厂,全方位触摸数字贸易生态的脉搏。
“过去在课本里学‘供应链管理’,总觉得抽象。但在1688选品中心,看到平台数据如何实时指导工厂调整生产计划,才真正明白‘柔性供应链’的实战价值。”学生冯凯琦分享道。在选品中心链主运营负责人的分享中,团队成员了解了“消费趋势识别-选品决策-供应商匹配”全流程,实现了课堂理论具象化。


(实践团在阿里巴巴1688义乌国际选品中心调研学习)
工厂研学见真章:解码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
走进聚贤圈杯业工厂时,唐培森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全新认知:“原本以为保温杯生产是简单的流水线作业,没想到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检测,每个环节都藏着‘精益生产’的门道。” 聚贤圈杯业的“自主研发+数字化协同”模式给团队留下深刻印象——企业自主攻关的密封技术实现“360度倒置不漏水”,同时通过ERP系统与1688订单系统直连,将库存周转率提升40%。
在浙江大厚电子有限公司,齐愿关注到“超级工厂”认证体系对企业的赋能:“通过平台的数字化认证,这些源头工厂能快速对接全球买家,这让我理解了数字贸易如何打破地域壁垒,让‘义乌制造’走向世界。”


(随团赴源头工厂开展工厂研学活动)
实战落地新路径:国贸团队打造跨境电商运营新样本
基于三天的产业浸泡,437ccm必赢国际团队聚焦跨境电商运营核心环节,构建“产业带选品+数字化运营+跨境渠道拓展”实战方案。团队依托1688产业带源头直供优势,锁定智能温显保温杯高潜力品类,完成产品合规性梳理与跨境适配改造,同步搭建Tiktok店铺基础框架与独立站引流矩阵。
“我们重点实操了跨境电商全链路运营:通过1688数据工具分析全球市场需求热力图,确定东南亚核心客群;联合工厂优化产品英文详情页与合规标签,解决跨境物流痛点;同时设计‘社交媒体内容引流+平台关键词投放’组合策略,精准触达目标买家。”冯凯琦介绍到,团队还运用跨境电商订单管理系统,模拟完成从询盘回复、订单确认到物流跟踪的全流程实操,掌握小批量跨境订单的运营逻辑与成本核算方法。

(实践团进行“72小时产业浸泡实战计划”汇报)
产业平台轻创业:义乌国际商贸城跨境电商选品调研
活动期间,实践团基于已创设的跨境电商创业公司和翠湖青年-K7跨境电商工作坊两大主体,带着跨境电商选品的困惑,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跨境电商选品调研。调研中,大家重点针对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四区、五区和全球数贸中心等区域开展调研,考察品类、质量、价格,研讨是否适合国内电商或跨境电商,研判是否工厂店,对接店铺老板探讨后续交易细节,为创业团队提供选品支撑。


(实践团赴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跨境电商创业选品调研)
实践赋能成长:从“课堂学习者”到“产业参与者”“青年创业者”的蜕变
437ccm必赢国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长期注重学生培养的实践土壤,“引进”行业专家进课堂,学生出去“实践基地”移动课堂,以专业竞赛和企业实践为载体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鼓励学生以开创性思维开展跨境电商轻创业探索,创立“重庆钥启”、“翠湖青年-K7跨境电商工作坊”等学生创业企业和社团组织。本次实践活动是又一次从“理论到产业”的认知跃迁和实践之光。“以前觉得‘数字贸易’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它就在选品中心的数据流里,在工厂的生产线上,更在跨境电商的运营细节中。”跨境选品实战、店铺运营实操、产业带资源对接等实践活动必将为国贸创新创业学子照亮奋进的方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创业企业和社团相关活动正在成为我校国贸学子深入探索数字贸易新领域的重要抓手,这些“产业参与者”“青年创业者”正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感知产业温度、开拓职业未来。这些都将推动437ccm必赢国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